2022-City mag-1.JPG

PRESS COVERAGE

City Magazine 號外, ISSUE 550

帶棵樹上火星

馮思諾

在葵涌華員邨一處斜坡上有一棵四十多年歷史的細葉榕。無懼風雨,多年來屹立不倒,陪伴著這區居民度過無數春夏秋冬。馮思諾(CALEB)就是這區居民,平時在這區生活,總會經過這裸細葉榕,前陣子,屋苑業主立案法團出了一張通知,表示細葉榕的樹根的生長令到斜坡的檔土牆有爆裂的跡象,屋苑的業主立案法團以昂貴的費用為理由,發起投票諮詢,令到細葉榕面臨被斬的命運。

香港原生樹種的細葉榕

細葉榕背後牽涉價值觀的角力,「我的屋苑有一班退休人士很熱衷處理屋苑內的 POLITICS,他們不喜歡動物就熱衷捉野豬, CALL 漁農處捉流浪狗之類。而我和另外一班鄰居則喜歡動物,有自己的 WHATSAPP 群組,會出錢出力,給流浪狗絕育,希望有人收養,當中有成功又失敗。有天,我經過看見他們連樹都不放過,就覺得很生氣。」CALEB 決定要為那棵細葉榕拍照,記錄他的形態,至少證明他曾經存在的痕跡。細葉榕的遭遇促成了 CALEB 首個在香港的個展—《流徙熒惑》,除了聯絡長春社外,他嘗試透過攝影改寫這棵樹的命運。
在光影作坊舉行的《流徙熒惑》有兩個主要部份組成,除了記錄葵涌華員村的細葉榕, CALEB 開始走訪香港各區,觀察和拍攝石牆樹的生命,鑽研香港石牆樹的故事,看了不少「樹博士」詹志勇寫的文章。「因為葵涌華員邨的細葉榕,我開始看相關資料。原來,細葉榕是香港原生樹種,而且榕樹的果實,是我們一般所講的無花果,不會開花,再加上石牆樹本身的故事,如果消失了,便不會再出現。我覺得有很多喻意,非常切合香港的狀況。」他說。

罅隙中扎根的石牆樹

石牆樹是香港獨特的城市風景。在 19 世紀中開始到戰前期間,陸陸續續出現在香港島各地區。當時的道路大多開山而建,政府及建築商為了防止山泥傾瀉的,便以築石牆的方法鞏固土坡。而石塊與石塊之間的罅隙造就了樹木生長的空間。中環荷李活道和西環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就是香港著名的石牆樹裙。石牆的空間那麼狹隘,真的適合樹木生長嗎?事實上真的是絕境逢生。因為石牆上的生態環境長期缺乏泥土供應養分及水,又沒有足夠的泥土給植物抓緊。即使植物能夠在罅隙中發芽,難逃強風的「侵擾」,其樹根懂得鑽進石牆罅隙尋找水源,也懂得尋找「同伴」,因而石牆樹上有根壁的出現,即是樹根形成的牆壁,石牆樹是自然而生,有機會是種子透過風散播,又或雀鳥吃過果實後,種子隨糞跌入石塊與石塊之間的罅隙。「現時,不會再以這種技術防止山泥傾瀉,所以,石牆是屬於以前遺留下來的東西,很大機會消失,我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形容石牆樹是『借來的空間』。」記者 RICHARD HUGHES 曾在出版的著作中,形容香港是一個「借來的地方」,過着「借來的時間」,因為英國殖民地時代的香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地緣政治的一個反常現象,作為歷史遺留下來的殖民地前哨,終有一天可能不復存在。

咖啡與黃薑粉

「我會用敬畏去形容我看石牆樹的感受,我喜歡自然多過人。你看它們的生命力多麼強大。」CALEB 以黑白菲林影像表現石牆書頑強的生命力,在黑白顏色的層次下,突顯樹的質感。CALEB 是自己動手沖菲林,黑白相較為易掌握,而彩色沖曬很着重溫度,效果偏差也會較大。「為什麼喜歡影黑白,另一個原因是基於我沖菲林的方法,比較上是稍為環保,因為第一個沖菲林的步驟,我是用咖啡,而非 CHEMICAL 的顯影液。」他把咖啡粉、維他命C粉和梳打粉混合而成,造成顯影液,出來的效果較為粗粒,質感較強。除了用咖啡沖菲林外, CALEB 也用 19 世紀的古典顯影方法花汁印相(ANTHOTYPE)為葵涌華員邨斜坡的細葉榕留下記錄,從而構造帶棵樹上火星的「證據」。「ANTHOTYPE 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運用花汁塗在水彩紙上,再放在太陽下曬取得影像。」CALEB 把黃薑粉應用到花汁印相,出來的效果果真像細葉榕佇立於外星的土壤上,帶點紅、帶點黃,猶如火星表面的銹紅色。展覽中,也有 CALEB 重新編輯,美國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器「毅力號」登陸火星結合細葉榕登陸火星的畫面,加強整體的真實感,亦映照了香港人對現況的一些想法。

說了那麼多關於攝影的事, CALEB 其實是畫畫出身,直到大學才喜歡上攝影。「我由細到大都不喜歡讀書,但喜歡畫畫。小時候以為藝術就是畫公仔,也有到較為傳統的畫室學畫,當時畫室的教學都是叫學生模仿,又或者嘗試把眼前的景物畫得非常神似。說實話,我不是太享受那個過程。不過,畫室的訓練令我上到大學,入讀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所以我在大學初期也是一直畫畫的。直至,我上了李泳麒教的第一堂攝影,從此就喜歡上攝影。」李泳麒亦是是次展覽的策展人。這樣看來,李泳麒算是 CALEB 在攝影路上的伯樂?「絕對是。我覺得自己和他是有緣的,出奇地,無論是背景和性格,我們都是很不一樣的人。」他上李泳麒的課,永遠是第一個學生抵達課室, PRESENT 也是第一個出來 PRESENT ,由原本沒有耐性看完一頁文字,變到不斷看和攝影相關的書籍。
CALEB 說。「攝影是很神奇。」他談起攝影的魅力時,尤其自在。「或者,我一開始讀藝術時,是有點 LOST 的,覺得自己不夠「藝術」,不會成為藝術家。新穎的同學比較知道自己的創作方向,將藝術有一定認知。而我好像是在對其他項目沒興趣之下,才選擇藝術。」而攝影的出現好比無端出現的根,令 CALEB 抓緊了藝術這一塊土壤。「攝影是很貼地的,攝影最直接就是記錄。與此同時,攝影也是很 FORGIVING,門檻也相對地低,意思是觀眾不會覺得難以接近。我覺得攝影最有趣的地方是它既有記錄的能量,而不止於記錄。」

Featured in City Magazine (號外), ISSUE 550, August 2022.

Interview/Text by @samwai_lam
Photos by
@69.chui

Caleb Fung